南和白姓大槐树辈分表
165 2024-10-13
《中华白氏》是目前最全面的白氏宝典,白凤毛等宗亲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用10年完成,实在可喜可敬,实为白氏之福也!为了让更多宗亲拜读学习参考,今日起陆续将白凤毛前辈之多年心血搬上本号,敬请关注“南阳白氏”微信公众号,每天及时接收!如有错过也可以查阅历史内容!(便于年长宗亲阅读,特用大号字体)
―、由炎、黄,经三代到秦、汉见于史志和家谱中的白氏名贤,有如下几人:
白阜——怪义之子,炎黄时代帮助炎帝治水脉,为我国最早之水利专家,有文物史迹和传说遗留在宝鸡、凤翔。
白份——尚姜次子,佐武王伐纣,观兵孟津,渡河中流,白鱼躍入王舟,太公详谶以为天下归周之瑞,时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遂伐纣,天下宗周,乃封太公于齐,赐其次子份为白姓,封于鄣(今山东南部)受次国伯爵,历十八世( 345年)至白纲失国奔秦,秦襄公以女妻之,再传至白乙丙为秦大夫。
公子少白一一秦文公之子,其后即以白为氏,传说公孙起源自公子少白,其裔孙封于南阳,为南阳白氏之始。
白乙丙——百里奚之后,孟明视之子为卿大夫,三军副帅。一说是蹇叔之子与孟明视、西乞术同为秦三军统帅。
展开剩余90%
白公胜一一又名公孙胜,楚王孙,封于白城号白公,因以为氏,留有大量的文物史迹族亲,传下不少的裔孙。
白圭——周富人(魏文侯时)家雒阳(今洛阳东北),善经商营利、号商业大师,世称治生祖。
白起——又名公孙起,秦大良造封武安君,著名军事家,留下大量的文物史迹和子孙。
白生——秦博士,鲁庵里人,汉初事楚元王(刘交)为中大夫。
白光——东海人,西汉易学名家。
龟兹白氏——又名鸠兹屈茨,汉西域三十六国之―,国王姓白,臣民亦跟着以白为姓,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归附,大部份内迀陕北,汉置龟兹县治之,后撤龟兹县,龟兹人(白)大部流入关中,融汇于关中白氏族中。汉、魏、十六国和隋、唐间,龟兹王每每入贡,时时有龟兹 人流入内陆.当官或营商,例如隋唐宫廷中的乐官白明达、白智通、白迦等。
二、汉唐宋明以来,我国专家学者中研究姓氏者不少(见上面介绍)白氏族中出于切身问题,而考究姓氏者亦不少,如唐时白居易,白敏中,明之东安蒲川的白永明,明常州武进的白悦,明吉安泰和的白圭复等等。由于历史悠久,史无记载或记载不明,由于疆域广阔地域远隔,素无交流或少交流,更由于姓氏的形成多种多样,例如以郡国为氏、以食邑地名为氏、以官爵谥号为氏、以崇尚爱好为氏等等,对我白氏的来源(始祖是谁)意见纷纷,甚至各执一词,相互指责,据笔者所知曾有七种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公认白阜是我白氏的始祖无大異议,但也有个别学者,认为白阜远在5000年前的洪荒时代,当时姓氏尚未定型,又不见其后继,仅当神话传说实难为凭。
(二)白份——近世始见之于富阳新登,东安蒲川白氏族谱,该譜久藏于室,未公开面世。笔者因编写安溪榜头白氏族谱,搜寻资料中见及该谱,公之於世,持異议者认为史书中无此记载,春秋初期更无白纲其人,但实地到过鲁南採访,或其姓氏出于“姜”者,则认为西周确有白份其人及其传下的子孙。
(三)公子少白——名赢铮,係秦文公之独生子,已立其为太子,认为白氏出赢姓者,引少白为白氏始祖,递传十五代( 420年)到白起,故起亦名公孙起。持異议者,以秦文公祗一子,早文公而逝(无生传),故文公把爵位传给其孙赢立,是为秦守公,否定了公子少白为白氏之始。
(四〉白乙丙——宋欧阳修编写的'唐宰相世系表'述说'白乙丙是秦相百里奚之后(姬姓)'系出自周太王次子仲雍,仲雍生季简,简生叔达,达生虞仲,虞公者虞仲之孙也,为晋所灭。虞之公族——井百奚,适秦为上大夫,赐邑百里,因名百里奚。奚生百里视字孟明,为秦帅;视生二子,一曰西乞术,一曰白乙丙,其后即以白为氏,后世许多专家学者论白氏祖先时大都同此说,祖籍太原的北方各地的白氏,也同意此说,因奉白乙丙为白氏始祖。
査看史记'秦本纪',却说白乙丙是蹇叔之子(非姬姓),有百里奚和赛叔二相〔即秦之二相)劝阻三帅(即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袭鄭之故事。春秋中更有'蹇叔哭帅'名篇,说明白乙丙非虞仲——百里奚之后而是蹇叔之子;不论姓姬抑或姓蹇,当时确有秦三军统帅白乙丙其人,是无法否定的史实。
唐白居易'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中,唐吏部侍郎高琚为白敏中序写的白敏中墓志中都明确地述说他们的祖先是楚公族熊居太子建之子白公胜,他们公开地否定了强加给他们的祖先是白乙丙这一论点。
(五)白公胜——係楚平王太子建之子,建在楚受谗,奔至宋,因宋乱,而奔至郑,被郑人所杀,伍胥因扶胜逃奔到吴国。公元前487年楚惠王即位,令尹子西召胜回国,封于白城,胜励精图治,民怀其德呼为白公。白公思报杀父之仇,求子西伐郑,子西不仅不从,反而与郑结盟助郑 拒晋,白公大怒曰:'郑仇不報子西也',因蓄意要杀子西,惠王10年,吴攻楚被白公打败,胜以献捷为名领兵入郢(楚都)遂作乱,叶公闻警起兵救复,胜战败自杀。其子白乙、白丙、白己、白降四人奔秦(代为名将),幼子白张匿楚,其弟白燕奔頯黄氏(吴地,今之安徽宣城)族人白善不参与作乱,而移居于澧阳。
唐诗人白居易、唐宰相白敏中对白氏的祖先和世系源流是经过一番考究的,居易在'故鞏县令白府君事状'中说'白氏芈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郑,建之子居于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楚杀白公其子奔秦,乙、丙、己、降是也……”唐吏部侍郎高琚为白敏中序写的墓铭说'白氏受姓于楚,本公子胜,理白邑有大功德,民怀之,推为白公,其后徙居于秦,实生武安君,太史公有传,遂成望族。元、魏初因阳邑侯包,为太原太守,子孙因家焉,逮今为太原人也',家状墓铭巳明确地说明其祖源世系,却有人怀疑其为伪造,更有人诬白居易不懂历史者,在白氏家族中,宥于封建君国观念,认为白公胜之反楚属'乱臣贼子'之辈,是不够光彩的,因而不谈白公胜是白氏始祖。
(六)白起——又名公孙起,郿人,父名约,为秦司徙。秦昭王十三年,穰候荐起为左庶长,后因战功累升为太尉,大良造,最后封武安君,是战国时代我国著名军事家。昭王晚年,因听信范睢谗言,而疏远白起,进而非其罪,赐死杜邮,秦人怜之,立祀庙于咸阳(陕西、山西各地立庙以祀念武安君者甚多〉。及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仲于太原,仲之子孙在太原地区蕃衍成为太原白氏的大宗望族。
唐白居易、白敏中在家状和墓铭中自称是太原人,是白起的裔孙。现陕西郿县常兴镇有白氏千人,自称是白起裔孙,当地有武安君庙,庙中画像有武安君及其裔孙白刚、白讓两人。澄城县志记载:'该县东北60里有将军山,山上有将军庙祀武安君,山麓有白起坟,山下武安村有白起釆邑(田)有白氏数百,是白起的苗裔。'(註:现住澄城长润镇之白氏数千人为澄城十大姓之一,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来),以上说明白起裔孙之传播于山西者亦不少,並非单传白仲一子。
(七)龟兹白——龟兹白与汉民族的历史关係已介绍如上,不赘述。现该族集中居住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库车地方,人数不少。两千多年来,该族与羌、汉、匈奴、回鹘等民族共同创造和发展了龟兹文化,包括文字、宗教、音乐、歌舞、绘画等,是我国敦煌以西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文化宝库,已引起中外游客和专家学者的重视,旅游业也由此火红起来。近代姓氏学家考究白氏源流时,认为龟兹白是白氏祖源之一,主要论据是:
1、汉武帝时,内附之龟兹人大部流入关中地区与当地汉族白氏混居在一起,现已难分清是龟兹人或汉人,亦即说那些龟兹族裔大都已汉化了。
2、由汉至唐及今,龟兹人(白)因当官营商流入中原及全国各地区者不少,入风随俗,亦难分清是汉是龟兹。
3、唐白居易、白敏中的高祖士通,隋初就定居于韩城,其裔相继流入于关中地区的同州、下邨等地,白居易、白敏中青少年时期也生活于下邽(渭南)一带,其父祖先辈与融化于当地的龟兹人不无关係。
4、马长寿所著'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中提及白敏中拜相时,崔慎猷称之为蕃人,白敏中默认不反驳,廬发并调之为'十姓胡中第六胡,也曾金闕掌洪炉',敏中也无意见,后人即疑白居易、白敏中的白氏家族与西来的龟兹族有关,但居易、敏中之裔孙以龟兹是胡人,否定此说。
三、筆者对上述争议中的白氏来源(始祖)的见解:
(一)、承认白阜是远古时代白氏的始祖。因处於洪荒时代史无记载无法找出后续人物,但历史上確有其人其事〈有其传说和遗留下来的文物)这和中华民族,尊奉炎黄二帝一样可尊奉其为中华白氏人文始祖。
(二)、承认白份是西周时代源于姜姓的白氏始祖。递传十八代至鲁庆公卅年(即秦成公十二年,公元前664年)封地鄣(地在今山东南部)灭于齐(齐也姜姓〉,其裔白纲失国奔秦后,结果如何,另行查考。现实是西汉初年鲁南就有白生〔讳睦)者(鲁奄里人)与楚元王〈刘交)同学,因受聘为楚元王的中大夫,汉成帝时又有白光字子友者,东海人,既是鲁南有名的孝子又是当时的易学名家。公元1997年笔者访问鲁南时,发现当地白氏不少。参观邹县孟庙吋,当地长老告笔者,白氏历史悠久未有孟氏先有白氏(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前289年),当地现有一支自称源于白居易第三代裔孙,来自山西洪洞的古藤白氏,子孙遍佈枣庄地区徐州近郊和山东半岛。诸上情况证明白份的子孙后代是绵远流长的,和现住鲁南的白氏〔大都自称来自山西洪洞)的关系是难以分清的,所以应承认白份是构成白氏家族的白氏始祖之一。
(三)、承认白乙丙是春秋时期,出于关中地区的白氏始祖之一。'唐宰相世系表'为证明白氏出于姬姓而引来虞公一一百里奚一一孟明视为白乙丙的父祖,秦本纪却说白乙丙是蹇叔之子(非姬姓〉,白居易、白敏中又不承认白乙丙为其始祖,历史上争论不休。筆者意见,秦中大夫三军副帅白乙丙,确有其人其事及其后裔(蕃衍于古雍州地区)应承认其为春秋时期白氏始祖之一,不能忽视或摒弃。
(四)、承认白公胜是春秋末期出自中国南方〔楚国)的白氏始祖之一,唐大诗人和政治家白居易、唐宰相白敏中及其孙辈亲自考证其始祖是白公胜,论据确凿无误。笔者最近阅读魏昌所著《楚国史》论白公胜之乱云:'白公胜的夺权斗争,历来称为白公之乱,近人亦都持此说,近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其《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及其主编的《中国史稿》中则指出:'白公之乱是春秋时代,楚国新兴势力(封建势力)发动的一次革命〔反对奴隸制社会的革命)'。抱君国正统思想观念,耻谈'白公之乱'者,可以扬眉吐气,免为祖宗的所谓叛乱行为,而觉不光彩了。
(五)、白起又名公孙起,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将军和军事家,是大秦帝国主要缔造者之一,是我国中古时期伟大的历史人物。被错杀后,始皇思其功封其子仲于太原,经千百年来的生息蕃衍,其子孙已成为白氏在太原地区的大宗望族。见于陕西郿县常兴镇的千余白氏和武安君祀庙中的白刚、白誏,见于澄城将军山上的武安君廟、将军山下的武安村白氏苗裔,知白起尚有子裔传播于渭水流域和古雍州地区(雍州地区白氏大都白乙丙之裔、更东南传佈于河南南阳地区。全国白氏承认白起是源于战国末期的白氏始祖,全国人民也公认其为白氏始祖,笔者无異议。因缺乏历史资料,且都是炎黄的子孙,已无必要去划清他是姜、是姬或羸秦的子孙了。
(六)龟兹白氏——如上介绍大部龟兹白,早在汉武帝年代就融汇入白氏家族中,和上述白份、白乙丙、白公胜、白起一样,笔者也承认其是起自秦汉时代的白氏始祖之一。
上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出现的白氏祖先,上起自奴隶制社会的炎黄时代,下至两千年前封建社会初期的西汉,出生在今之陕西、河南、甘南、晋中、晋西南,活动在古中原地区即今之陕、甘、晋、冀、鲁、豫、皖、鄂等省区亦即黄淮江汉流域的白氏,至汉武前后已融为一体,综称为汉民族和我中华民族的发生发展和流向是一致的。
如上所述構成姓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更由于条件限制、资料不足无法了解其相互连接和延续关係,故有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白氏祖先出现,之后逐渐凝聚融汇而成為一大家族,好比江河中的许多支流,由近及远逐渐汇集而成大江大河,而千百年来无数次的災荒战乱、流荡析离,又把白氏分成许多支流,各找其适宜于生存发展的地区去,最后扩展到各大洲,而今白氏族人不仅遍佈于我国各省市地区,更分佈到世界五大洲,而有'世界白'的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