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家族史话:从楚王白公胜到新罗大相白宇经》
57 2024-10-13
考诸史实,有关白公胜事迹记载的典籍很多,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主要有《左传》《国语》《淮南子》《史记》《汉书》《韩书外传》《说苑》《列女传》《列子》等。但仍以《左传》成书最早,记事最详,价值也最高。我们因循史籍,大致查考出白公胜的主要生平。
首先,白公胜幼年生活艰辛。
白公胜的祖父是楚平王熊弃疾。父亲是楚国太子熊建。可以说,白公胜拥有楚国高贵的血统,属于楚国嫡系王孙贵族。
白公胜幼年生活颠沛流离。这一切都源于佞臣费无忌的恶语中伤。公元前527年,太子建(世子、王位接班人)十五岁,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岁。楚平王为拉拢秦国,结为政治姻亲,派费无忌到秦国为太子建请求婚配。秦国响应和亲,将美女伯赢嫁往楚国。
费无忌见此女确实貌美,为曲意奉承讨好楚平王,便将其送给了楚平王。仅将陪嫁来的一个齐女,嫁给了太子建。事后,费无忌连续恶语中伤诽谤太子建,致使楚平王疏远了太子建,将其调离王都。驻防城父,戍守白邑等吴楚边界。公元前523年,楚平王囚禁了太子建的太傅伍奢及其子伍尚,进而想杀死太子建。
太子建听到风声,带着儿子胜仓促逃往宋国。伍奢的儿子伍子胥也逃到了宋国,追随太子建。后因卷入晋郑交恶,太子建被杀,伍子胥带着熊胜不得已逃往吴国。
可以说,是一系列阴谋扼杀了白公胜的美好童年,以至于在其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自立自强的种子。
其次,白公胜矢志为父复仇。
《礼记·曲礼》:“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意思是说,对于杀父仇人,儿子们不能和这仇人生活在同一蓝天下,无论仇人身处何处,儿子们非得找到并亲手杀死仇人。自己兄弟被人杀了,要时刻随身带着兵器,见了仇人就杀;自己的好朋友被人杀了,不能和仇人生活在一个国家里,要么杀死仇人,要么追杀得仇人逃往国外。
《春秋公羊传》也说“不复仇,非子也。”还进一步提出了复仇的第四个原则:“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意思是如果父亲是被冤枉处死的,儿子可以登记后找仇人复仇。此之谓“血亲复仇”,是春秋时期的一种风气。
流亡的苦楚,寄人篱下的辛酸,都刺激得白公胜寝食难安。白公胜作为一个血性男儿,身负“无忌离间”“贬父离国”“杀父晋郑”三大父仇,无一日不思早日复仇,灭掉郑国。公元前487年,待到白公胜长大成人,楚国令尹子西从吴国把他召回来,封在和吴国接壤的边境白邑(今息县包信镇西南),号为白公。
白公胜离为父复仇的目标又进了一步。他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研习军事,礼遇士人,勤练士兵,矢志不渝,一心想着要早日为父亲报仇。
公元前483年,白公胜向令尹子西请求出兵讨伐郑国。子西没有答应。过了些时候,白公胜又执意请求,子西答应了。然而,伐郑复仇的大军尚未发动,公元前481年,晋定公讨伐郑国,郑国式微,正是联晋灭郑的最佳时机。可楚惠王却答应了郑声公的求援,派令尹子西前去驰援,并接受郑的贿赂和郑国结了盟,有盟约在,白公胜的复仇就没有任何合理性,他那伟大的复仇计划就只能是镜花水月。
错失了复仇时机,白公胜失望了,绝望了!依靠他人为父复仇的希望,本就很渺茫,而现在,是一点也不会再有了。愤怒的白公胜,无望地立下誓言:“子西像郑国人一样,也是我的仇人!”
第三,白公胜果断复仇殒命。
一切都得依靠自己,白公胜该自己动手了。公元前479年六月,白公胜亲自磨剑,他要手刃仇人。随后的慎地之战,给了白公胜测试兵力的机会。
吴国人进攻楚地慎县,白公胜在霸王台上调兵遣将(今淮滨县固城仓就是其后期保障基地,清嘉庆时该仓尚存),指挥若定,打败了来犯吴军,并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铠杖兵器。此役胜利,验证了白公胜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决定开始实施复仇。
是年秋七月,白公胜借敬献战利品的机会,在楚国的朝堂上果断地发动政变,杀死了阻挡他为父复仇的子西和子期,劫持了楚惠王。白公胜让楚平王的儿子启做楚王,启连续推辞不就。后,白公胜自立为王,夺回了本该属于父亲太子建的王位,作了楚王。
“春秋无义战”,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人人自危。在当时法律思维尚未定型和法制制度尚未建立之前,“血亲复仇”观念占据惯性思维高地。
对此,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在公元前172年向汉文帝刘恒的一份奏疏中,明确给予了评论:“白公胜所为父报仇者,……非欲取国代主;……固为俱靡而已⑦。”
白公发动政变,并非要取代君主占有楚国,只是为了给父亲报仇,夺取本应属于他的王位。对于白公胜自立为王一事,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看待先秦的人和事。此举并非是谋反,也更不能说是“白公之乱”。
后,叶公子高沈诸梁派箴尹固和城内的人们一起攻打白公胜。白公胜指挥石乞率领甲兵奋力抵抗,但终因内外受敌,招架不住,就逃到了荆山上。白公胜自感已完成了为父复仇的使命,含笑自杀了。
叶公子高很快活捉了石乞,追问白公胜的下落。石乞回答说:“我只知道他已经死了。但尸体在什么地方,我不可能告诉你。” 叶公子高说:“不说就煮了你。”石乞说:“一开始我就知道,成功就是卿,不成功就被烹,这本来是应有的结果,有什么妨碍?”于是就烹了石乞。
至于白公胜死后的埋葬地点,史书无载。有一种说法是,在今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曾集镇西南5公里处有一座古墓,高10米,周长约350米,称“白冢”,疑为楚王白公胜之墓。对此,我们认为,这应该是一种牵强附会的说法。
因为史书明确记载,白公胜自杀后,唯一知道其尸体下落的人是石乞,但石乞宁愿被烹煮,也坚持不说出来。且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也不会有人敢于为其修坟建墓。所以说,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
白公胜的弟弟燕逃亡到吴地頯黄氏。白公胜的五个儿子。白乙、白丙、白巳、白降都逃奔到秦国去,白张年幼,匿藏楚地。白公胜死后,其子孙便以其封地“白邑”为氏,称白氏。包括秦国的白姓人皆是白公胜的后代,秦国名将白起也是白公胜的后人。